Tuesday, 31 March 2009

你可能不知道的新加坡——戏剧盒《不知岛的欲望》

戏剧盒的社区作品——《不知岛的欲望》展现了芽笼的“神、色、食、史”。其中呈献了傅正龙、杨君伟和许婉婧的作品。

正龙在作品中探讨外籍娼妓和劳工在新加坡谋生的艰辛,君伟则表述了二战以后,一群热心公益的舞女在芽笼为失学儿童开办“快乐义务学校”的历史,婉婧再现了芽笼在殖民地时期华巫族群冲突的历史。


1946年,新加坡的一群舞女在芽笼为失学儿童创办了一间“快乐义务学校”。(杨君伟编导)

精心设计的演出场刊,除了介绍“芽笼”这一名字的历史由来以及与其他与芽笼相关的历史和名人外,还列出“20间最受芽笼居民推崇的食摊。”更有趣的是,场刊本身就是一张大地图,将娼妓在芽笼不同街巷的国籍分布,清楚标明。


1964年,华人和马来人在芽笼发生了一场剧烈的种族冲突。(许婉婧编导)



场刊中一段关于芽笼的历史,在我看来,是值得玩味的:


“1959年,新加坡政府在如切进行扫黄行动,妓女们纷纷逃到附近的芽笼避难,妓院也在芽笼另起炉灶拉客做生意,芽笼因此成了新加坡著名的风化区。”

这么说来,新加坡政府对芽笼风化区的初步建设,是功不可没了。当欲望被压抑或监控时,作为最能展现人性和大自然生命力的它,一定会另外找到一个自我疏导的缝隙。不管你个人是否赞同这个人类最古老的职业——娼妓——在看似最保守、最压抑的国度如伊朗,它始终有自己生存的空间和方式。

尤其是到了夜晚的芽笼。

我在3月27日晚上观赏了《不知岛的欲望》(预演),让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在芽笼23巷的High Point Community Services Association 看完第一个演出后步行到第29巷的曾邱公会去观赏第二和第三部演出所观赏到的夜景。这是戏剧盒有意的安排,让观众能亲身体验芽笼的夜生活。每次经过芽笼时,都是透过行驶中的公共巴士或汽车的玻璃窗,在安全的距离下,隐约看到街上一些鬼鬼祟祟、或“胸有成竹”的行人,当然,还有妩媚的小姐们在站街。

但是,当天晚上,当我们穿行于臃肿的人群时候,一种迸发而旺盛的生命力排山倒海地围绕着我。

实在太不像新加坡了。

夜晚芽笼的人群之多,不亚于白天周末的乌节路。记得几次和朋友到那里吃夜宵时,都未曾见到这么多人。

有的摆了流动地摊在卖烟,有的正搔弄头发,笑容可掬地展现自己的魅力,有的在四处观望,左顾右盼,为突击检察把风。

我未曾与芽笼有过这么亲密的接触。它奇特的生命力,就如我们小时候唱的那首歌一样:

Geylang, si paku Geylang, Geylang, si rama rama.
Pulang, marilah pulang, marilah pulang bersama-sama.
中文翻译:
芽笼,如钉子。芽笼,如蝴蝶。
回家,我们回家,我们一起回家。

在一个自我标榜为干净、现代化、保守、圣洁的城市家园中,芽笼,仿佛梦境,仿佛海市蜃楼,仿佛一个国度中的另一座孤岛。


21世纪的今天,在芽笼谋生的外籍人,必需面对被剥削和歧视的问题。(傅正龙编导)


戏剧盒《不知岛的欲望》

日期:4月2至4日;时间:晚上7点30分

地点A:HighPoint Halfway House @ No. 1 Lorong 23 Geylang;

地点B:曾邱公会(Chan Khoo Kong Huay@ No. 29 Lorong 29 Geylang)

在A聚集的观众将在B解散,在B聚集的与此相反

票价:15元;售票:Gatecrash,各邮政局和S.A.M 自动机,询问电话:61002005.

戏剧盒在 omy 部落格上,也刊登了不少有关芽笼的有趣介绍:http://blog.omy.sg/dramabox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