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 24 March 2009

芽笼的“X-factor”

很多人一想到芽笼,常觉得那是食色俱全的红灯区。

曾经有过一个次有趣的经验。我的一些朋友住在芽笼,但问他们的住处时,他们都会说“靠近Sims Avenue” 或者“靠近Aljunied”。尽管后来询问清楚后,他们的家确实就是在芽笼的范围内,他们就是坚持不说“Geylang”,仿佛这是一个令他们尴尬难堪的字眼。其中一名朋友说,“很拍噻嘞,说自己住在Geylang,好像是......”

芽笼这个历史悠久的地区,只能给我们美食或风月的遐思吗?它是否有其他不为人知的故事?为什么那里有很多会馆和庙宇呢?仅仅是因为租金便宜吗?是否有其他原因呢?

我喜欢芽笼。

因为这个地方打破了新加坡井然的秩序与道貌岸然的虚伪。在这座狭小的岛屿上,每一个空间都被规划得让人不得越雷池半步。过于分明的城市文脉,无法给人在贫乏的生活有惊喜的发现。过于严谨的城市规划,反而遏制了最本真的人性,更无法给人太多想象和发挥的空间。

然而,在五光十色的芽笼,不同的能量得以融合,不同族群可以和睦共处。当最神圣和所谓最“龌龊”的可以并存时,芽笼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张力、最不经修饰的活力和人本精神,这完全无需国家的大力提倡。信徒们在宁静的庙堂中寻获心灵的依托,嫖客们得以在灯红酒绿的花街柳巷中感觉到自己的存在,饕客们在琳琅满目的美食摊位中满足食欲。

这就是芽笼的“X-factor”。

Ekachai 的“Pleasure Factory”(《快乐工厂》) 所刻画的芽笼,急于强调它的风月,无论是人物旅程的刻画或地方色彩的描绘,都不够丰富。

我很期盼戏剧盒《不知岛的欲望》,希望它能为我们建立超越一般观念和想象的叙述。


戏剧盒呈献: 《不知岛的欲望》
7:30 pm
3月27日(预演)$10
4月2日-4日(正式演出)$15

1 comment: